幾十噸重的機床剛下生產線就被裝車運走,2025年訂單排期已滿,多家工廠門口排起了等貨的車隊。
在北京順義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現場,觀眾需要“等三趟地鐵才能擠進展館”,五公里內酒店一房難求。多家展商的新品樣機貼著“已售”標簽,通用技術集團僅開展兩日就斬獲近5億元意向訂單。
在貴陽險峰的生產車間,工人們正將數十噸重的磨床裝車發運。公司負責人透露,2025年訂單已排滿全年,其中出口訂單達1.2億元,占總訂單量30%。
一、行業盛況:訂單激增與產能吃緊
工業母機作為“制造機器的機器”,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需求高峰。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,2025年1-2月,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同比增長26.2%,在手訂單增長15.2%。
在陜西漢中的固達數控生產基地,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新下線的數控龍門銑床。該項目自今年2月投產以來,僅兩個多月已生產60多臺機床,實現產值3000萬元。
“現在不是愁訂單,而是愁交付。”一位機床廠商負責人坦言。貴陽險峰的軋輥磨床交付周期長達8至10個月,2025年需交付的產品合同價值已近4億元。
訂單爆滿的背后是市場結構的深層變化。2024年中國工業母機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,中國已占全球機床消費量的32.5%,成為全球最大機床消費國和生產國。
二、需求爆發:新興產業多點驅動
工業母機市場的火爆源于下游產業的爆發性需求。在CIMT2025展會上,新能源汽車、航空航天、半導體設備、人形機器人四大領域成為關注焦點。
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機床需求尤為迫切。隨著汽車輕量化和一體化轉型,“一體壓鑄”形成多種異型構件,為五軸機床在精加工環節提供了更多機遇。
拓斯達透露,今年一季度公司數控機床訂單量超120臺,訂單金額同比增長超70%,其中人形機器人、低空飛行器等新興行業的結構件加工需求明顯增多。
航空航天領域同樣需求旺盛?频聰悼噩F場工作人員介紹,公司中大型五軸加工中心在航空航天領域需求激增,正加大產能建設以滿足市場需求,計劃到2028年高端五軸機床產能突破1000臺。
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也催生精密加工需求。宇環數控推出的碳化硅材料磨拋設備,解決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加工難題,來自半導體和新材料領域的訂單持續增加。
三、技術突圍:專用組合機床的創新突破
面對多元化市場需求,專用組合機床成為技術創新的主戰場。這類設備針對特定工藝需求設計,具有高效率、高兼容性和快速換型的特點。
在浙江臺州,群發智能推出的六工位四軸旋轉組合機床采用HT600整體鑄造機身,經過三次時效處理,穩定性顯著提升。該設備實現鉆孔、鏜孔、振刀、攻絲等多工序集成,加工節拍縮短至6-15秒/件,特別適合閥門、管件等批量生產。
山東欣發數控開發的鋁型材多頭組合鉆床,配備2-6個動力頭,最大加工長度達5米,專為幕墻型材大批量鉆孔設計。其氣液阻尼缸進給系統確保鉆孔精度與效率的平衡。
技術突破更體現在核心部件創新。深圳特博精機研發的組合式機頭結構專利,實現四個放電加工機頭協同工作,大幅提升加工效率。
而諸暨申威數控的快速換刀技術,通過上圓環、下圓環的模塊化設計,使動力頭更換時間縮短70%,解決了產線停機痛點。
四、產業變局:國產化與集群效應
工業母機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。中車技術專家程敢峰指出,當前五軸加工市場呈現“高端壟斷、中端混戰、低端本土化”的格局,而國產企業在中端市場的突破尤為關鍵。
在東莞厚街,巨岡機械的生產車間里,技術人員正在調試加工精度達0.001mm的五軸聯動機床。這些設備將用于新能源汽車一體化車身加工。該公司2018年從3C行業轉型新能源汽車賽道后,迎來快速發展。
“國產化替代正在加速。”一位絲杠供應商透露,“這個月已經爆單,新增需求主要來自國產機床廠,我們的價格比進口產品低25%-30%,二期擴建項目正在進行中”。
產業集群化發展成為區域競爭新優勢。漢中固達數控通過與寶雞機床、秦川集團等省內龍頭企業聯動,構建從鑄件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。
東莞則計劃到2025年打造成全省數控機床重要基地,推動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5400億元以上。
五、未來挑戰:產能爬坡與生態構建
面對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,工業母機企業面臨產能擴張與技術升級的雙重挑戰。
產能擴張需要巨大投入。科德數控當前高端產能接近500臺,計劃到2028年突破1000臺。而貴陽險峰為滿足訂單需求,預計2025年工業指標將較2024年增長10%以上。
核心部件國產化仍是關鍵瓶頸。雖然國產系統進步明顯,但高端數控系統、精密主軸等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。東莞在政策層面已明確要“推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,培育專精特新企業”。
人才短缺成為制約因素。多家企業反映,熟練技工和研發人員缺口達30%以上,培養周期長制約產能釋放。
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長毛予鋒指出,伴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,中國機床工具市場的需求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,需求水平顯著提升。
未來工業母機將向“自感知、自決策、自優化”的智能體進化。碳纖維復合材料主軸箱、數字孿生技術等創新已開始應用,有望進一步刷新加工效率極限。
工業母機企業的生產線晝夜運轉。固達數控漢中基地的工人三班倒作業,新下線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還未完成最終檢測,就被等候多日的客戶運往汽車零部件工廠。
在廣東東莞,巨岡機械的車間里,一批加工精度達0.001毫米的五軸機床正被打包裝箱,即將運往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。這些設備將用于一體化壓鑄車身的高效精密加工,替代三臺傳統設備的工作量。
|